论语:为政第二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...

曰:
吾十有五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
这段话我一直以来多有误解,尤其是: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总是和修身、立业混在一起,进而把立业直接解释为开创自己的事业,呵呵,错的厉害。
其实这段是孔子报告自己一生经历的话,甚为简洁。
“吾十有五志于学”:十五岁时立志做学问。
“三十而立”:经过十五年,到了三十岁,此时经过了人生的磨练,从此而“立”。“立”的意思就是不动,做人处世的道理不变,确定了。也就是开始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大局观。也就是说,这十五年都在学习,到此终于开始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点,做人处世的道理,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。而不是说开创了事业,这完全是两回事情。但是,虽然这个时候“立”了,还是会有怀疑,有摇摆的现象。
“四十而不惑”:再过了十年,到了四十岁,才不怀疑,没有摇摆的现象了,也就是碰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,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处世原理,不再会有犹豫不定了,然而,这还只是对形而下的人生学问而言。
“五十而知天命”:又过了十年,方知天命。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,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了。
“六十而耳顺”:再过十年,方耳顺。这里的耳顺不是生理上耳朵顺不顺,有没有问题的意思。“耳顺”的道理是说,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,学问修养,到了六十岁,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,自己都听的进去而毫不动心,不生气,你骂我,我也听的进去,心里平静。这个心里平静不是心如止水,死气沉沉,而是很活泼,明辨是非。到这个境界,当是镇定自如,波澜不惊,可以举重若轻了,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。
“七十而从心而欲,不逾矩”:又过了十年,方才可以到达从心而欲。至此终于可以挥洒自如。然而从心而欲,并不是可以随便乱来,看到人家东西好就去拿,从心而欲嘛?不是这样的,后面这句话很重要,“不逾矩”,人与人之间有个范围,有社会约束,自由不能超越范围,变成无限制的欲望。所以,“从心而欲,不逾矩”。
可见,孔子这段原是讲做人处世的学问,与开创什么事业并不直接关联,呵呵,然而,以前学到的却谬误百出,可是误人不浅。世上多有成功者,也不定就在三十开创什么事业,很多三十以前就在做,很多四十以后才做,原本就是没什么定数,呵呵。
然而却总是听到人三十而立,到了三十岁,还没什么事业,愧对父母,:) ,实在是失之毫厘,错之千里。
以后做人做事要认认真真,踏踏实实也。

参考 南怀谨《论语别裁》

0 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