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语:为政第二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...

曰:
吾十有五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
这段话我一直以来多有误解,尤其是: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总是和修身、立业混在一起,进而把立业直接解释为开创自己的事业,呵呵,错的厉害。
其实这段是孔子报告自己一生经历的话,甚为简洁。
“吾十有五志于学”:十五岁时立志做学问。
“三十而立”:经过十五年,到了三十岁,此时经过了人生的磨练,从此而“立”。“立”的意思就是不动,做人处世的道理不变,确定了。也就是开始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大局观。也就是说,这十五年都在学习,到此终于开始确定了自己的人生观点,做人处世的道理,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。而不是说开创了事业,这完全是两回事情。但是,虽然这个时候“立”了,还是会有怀疑,有摇摆的现象。
“四十而不惑”:再过了十年,到了四十岁,才不怀疑,没有摇摆的现象了,也就是碰到事情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,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处世原理,不再会有犹豫不定了,然而,这还只是对形而下的人生学问而言。
“五十而知天命”:又过了十年,方知天命。天命是哲学的宇宙来源,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体范围了。
“六十而耳顺”:再过十年,方耳顺。这里的耳顺不是生理上耳朵顺不顺,有没有问题的意思。“耳顺”的道理是说,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,学问修养,到了六十岁,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,自己都听的进去而毫不动心,不生气,你骂我,我也听的进去,心里平静。这个心里平静不是心如止水,死气沉沉,而是很活泼,明辨是非。到这个境界,当是镇定自如,波澜不惊,可以举重若轻了,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。
“七十而从心而欲,不逾矩”:又过了十年,方才可以到达从心而欲。至此终于可以挥洒自如。然而从心而欲,并不是可以随便乱来,看到人家东西好就去拿,从心而欲嘛?不是这样的,后面这句话很重要,“不逾矩”,人与人之间有个范围,有社会约束,自由不能超越范围,变成无限制的欲望。所以,“从心而欲,不逾矩”。
可见,孔子这段原是讲做人处世的学问,与开创什么事业并不直接关联,呵呵,然而,以前学到的却谬误百出,可是误人不浅。世上多有成功者,也不定就在三十开创什么事业,很多三十以前就在做,很多四十以后才做,原本就是没什么定数,呵呵。
然而却总是听到人三十而立,到了三十岁,还没什么事业,愧对父母,:) ,实在是失之毫厘,错之千里。
以后做人做事要认认真真,踏踏实实也。

参考 南怀谨《论语别裁》

论语:学而第一: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...

曰:
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
这段说明做学问的道理,并不是只是死读书,而是重视现实人生中的做人处世。
“食无求饱”,生活不要太奢侈,不要有过分的、满足奢侈的要求。
“居无求安”,住的地方,只要适当,能安贫乐道,不要贪求过分的安逸,过分的享受。
“敏于事而慎于言”,多行动,少空谈。一切事情,谋定而后立即行动,不要只是空谈,应该“慎于言”,不要乱说空谈,要“敏于事”。
“就有道而正焉”,“有道”:古人的书本,前人的经验知识,就是“有道”。从这些上去学习,体会并从而改正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,这样子就叫做好学。

参考 南怀谨《论语别裁》

论语:学而第一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...

曰: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
(一)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学:学问。学问不是简单指文字,也不是知识,而是从人生经验上来,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。所以我们看见人家犯了错误,自己便要反省,我自己不要再犯相同错误,这就是“学问”,所以“学问”是指:随时随地要会思考,随时随地要见习,随时随地要有体验,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,这就是学问。开始的时候做反省时也不容易,慢慢有了进步,自有会心的兴趣,就会“不亦说乎”而高兴了。
(二)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朋:知己,志同道合之人。当一个人做学问时,或者会一生寂寞。一个人可能做事情没有人能够了解,所谓高处不胜寒啊,正当寂寞时有一知己前来,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。所谓“远方”,只是形容知己难求尔。
(三)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别人不了解,并不怨恨。“不愠”最重要,不怨天地,不怨人,而自己反省,为什么没有成功,这才称的上是君子。这点很重要,不需要为做错的事情怨恨别人,重要的是能够“学而时习之”,不断反省,而后以此为戒,努力拼搏,这才是做事的方法,才能够学习人生之道。
至此方知这段话的意思,与中学所学时老师的解释就颇为不同,呵呵。

参考 南怀谨《论语别裁》

终于又可以BLOG了

先到徐建华那里踩了几脚。
今天想起BLOG了,随手一点,发觉竟然进来了,看来是开封了,感觉真是开心。

回到宁波三个多星期,发觉最近老丢东西,连续丢了三回,其中两样找回,现在每天为这个事情还提心掉胆的,真是晕。第一次把老手机丢了(不知道在哪),第二次把钥匙丢在办公室(找回),第三次把伞丢在证券公司(找回)。

昨天接到IBM朋友的电话,告诉我又有机会了,可是现在又回不去了。早上跑步的时候还在想,机会真是很奇怪,你不停的等待等待,就是不来,等你不再抱希望了,它又出来了,从你身边大摇大摆走过。由此可见,在机会来临之前就先作准备,真的很重要,只有这样,才能在它大摇大摆走过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捉住它,这样才能够掌握变化。

现在的选择也是我自己的人生追求,所以似乎不需要对那么多的外在诱惑进行关注,只要努力做好现在的事情,等到我老了,回过头来想想,希望能够没有很大的遗憾就不错了。

Preparation can only take you so far, after that, you gotta take a few leaps of faith.